正在阅读:小暑 | 天气炎热易烦躁失眠,这些方法助心平气和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生活百科 / 正文

情缘公社.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小暑 | 天气炎热易烦躁失眠,这些方法助心平气和

转载 2018/07/07 08:43:1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始兴生活网 25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今天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为小暑节气,天气炎热。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此时节最好“少动多静”。一些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劳累。天热时可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容易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保持心性清宁  防止“情绪中暑”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们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中医讲五脏与季节相对应,夏季为心所主,我们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此时节,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患上夏季情感障碍症了。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小编咨询了一些养生专家的建议:天热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当温度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情感障碍症患者要时刻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去火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


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注意清热去火  清补降温排毒


在炎热的伏天,最易发生的季节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而环境通风差,使体热不能及时向外发散造成的。此时外出,应调整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


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对此,可适当进补,以补充身体不足的中气。并且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并利用午睡时间,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冷饮吃得太多,则有害无益。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里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夏季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重则会造成腹泻。


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所以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因此,这类人群要注意运动不要猛烈,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冬病夏治当时 穴位贴敷防病


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即“三伏天”。 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认为,夏季的“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之时,同气相求,人体阳气隆盛,皮肤疏松,腠理开泄,毛孔开张,气血流畅,此时在体表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等措施,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气血随着经络到达病变部位以驱散体内寒积,故为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冬病”是指寒冷季节或受凉后容易发病或加重疾病,多以患者素体阳气不足为内因,以寒邪侵入为外因。比如各种风湿疼痛、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泄泻、体虚感冒、冻疮、免疫力低下等症。冬季阴气重,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此时治疗,见效缓慢。“夏治”是指冬病在夏季治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和“天人相应”的理论,利用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的时节,在三伏天实施治疗,扶助人体阳气,祛除沉寒、补益虚损、通达经络,修复损伤可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不是一个单纯的穴位敷贴,而是一种系统治疗手段,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药、针灸按摩、食疗等方法,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比如针灸按摩有起温经、通络等作用的天突、膻中、肺俞、心俞大椎等穴。


本文来自最美小城始兴生活网 转摘请标注出处。

已有0人点赞

广告位招租8.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