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今年大暑已至, 冬病夏治正当时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健康常识 / 正文

情缘公社.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今年大暑已至, 冬病夏治正当时

转载 2018/07/23 14:57:2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始兴生活网 2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始兴美食篇】大暑,是一年当中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从中医角度来说,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气候炎热而生机勃发,阳气外发最为旺盛,气血运行相应地活跃。此时养生要保持低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中午暑热最盛之时可适当午睡,以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扶阳,祛热又除烦

 

酷暑季节,阳气集中在体表,病邪易乘虚而入。如果防暑降温过度,伤人阳气,则会出现心烦、憋闷感。因此祛暑清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扶阳。

 

建议大家多喝热茶温阳扶正,若在空调房办公,可以上午喝点姜枣茶,以12片生姜加12颗红枣泡水喝。

 

同时可选择一些药食同源,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荷叶、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此外,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如五味子等酸收肺气的药物,以防出汗太过,耗气伤津。

 

养胃,健脾宜保温

 

大暑季节正值三伏天,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舌苔常比较黄腻,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要注意健脾养胃,清暑利湿。

 

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大暑适宜喝温热的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或辅以香砂养胃丸以健脾助消化,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可适当吃些清热消暑、芳香化湿的食物及药物,如藿香、荷叶、佩兰等,或用藿香正气丸(水)以醒脾化湿。

 

防寒,暑后防寒气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立秋后天气开始转凉,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节气紧挨在一起,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情况,很容易被寒气侵入身体之中。

 

大暑时节不仅要考虑到大暑本身的气温性质,还要顾及到大暑之后急剧转凉的气温。可通过饮食的变化来调理身体,这样既可以起到消热降暑的目的,也可帮助我们预防暑后天气转凉,导致寒气入体这一状况。

 

下面就介绍几种既可以清热消暑,又可以预防暑后寒气入体的食物。

 

1、萝卜:具有清热的功效,通过萝卜将身体之中多余的热给排除掉,将身体内部的热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状态。

 

2、冬瓜:可以利尿消炎、清热解暑,将身体之中多余的热给排除出去,达到将身体的热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让寒气无法轻易的入体。

 

3、西红柿:可以保持血液的温度,防止因为寒气的到来,身体内外出现冷热相激而损害健康。

 

4、苦瓜:食用苦瓜可以清内热、壮阳气,苦瓜可以清除身体之中无用的热气,同时还可以帮助身体补足阳气。

 

5、香蕉:食用香蕉,就可以借助大暑的热,来减轻香蕉的寒性,香蕉根植在我们身体之中的寒性,也会大量的消耗掉因为大暑而导致身体中变得越来越多的暑气,这些暑气被消耗了,就可以在大暑时节保护好身体健康,又不会因为天气转凉导致内外相激,让身体出现更大的隐患。

 

祛病,冬病宜夏治

 

中医认为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在夏季虽然不发作,但是其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机体阳气充沛,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天气寒冷的冬季便会发作。

 

在夏天,尤其在三伏天抓住有利时机,乘体内阳气充沛,肌肤腠理开泄之际,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或选取穴位敷贴等方法,使药物通过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达到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的最好效果。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属阳虚证者,此时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治疗手段,治疗方法有辨证、内服中药、针灸按摩、食疗等方法,以下介绍几种治疗方法:

 

三伏贴:采用辛香通络、温阳散寒等药物,通过穴位贴敷,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达到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祛除体内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减轻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症状。



三伏灸:以艾叶为原料,燃烧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借助三伏之旺盛阳气,温经散寒,补虚助阳,扶正祛邪。

 

三伏罐:以罐代药,利用温热机械刺激及罐内负压,刮熨皮肤,牵拉浅层肌肉,刺激一定的经络腧穴,可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轻松排去身体中的三伏暑湿。

 

中药蜡疗:将中药和蜡疗结合,集药物,穴位刺激,温热疗法,中药透皮吸收为一体,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消炎、镇痛的作用。对各类软组织及关节疼痛疗效显著。

 

膏方调补:一些多发于冬天或在冬天病情加重的病症,以及平日工作劳累,虽无确切病症,但常感身体不适、力不从心的亚健康人群都适宜在三伏天采用膏方来调补治疗。

 

药膳食疗:适合平时畏寒怕冷和遇冷疾病加重的人调治疾病,可明显减少复发,延缓病情发展。以下食疗处方,可根据个人寒热情况隔三差五食用,直到身体舒适轻松。

 

黄芪乌骨鸡:黄芪30克、乌骨鸡1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3次食用。连食1月左右。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人参蛤蚧粥: 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此方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支患者。

 

梨子川贝汤: 雪梨1只,去皮切片,川贝母12克,打碎,加入冰糖30克,炖汤服。适用于老年支气管炎之肺热干咳少痰者。

 

白胡椒公鸡汤:公鸡1只洗净切块、白胡椒9克、草果3克、良姜3克,加上葱姜煮熟,放适量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畏寒怕冷,虚羸少气,遇寒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冬天哮喘加重等症有效。

 

二姜猪肚汤: 猪肚一副醋泡去腥洗净切丝、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加葱姜放入罐内煮熟,空腹食用。此方对胃寒腹冷,寒从中生,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慢性泄泻,面黄体瘦乏力等症有效。

 

板栗羊脊骨汤:板栗12枚、羊脊骨一具槌碎、肉苁蓉12克、草果3克,加葱姜煮熟,放食盐,空腹食用。此方对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有效。

 

已有0人点赞

广告位招租8.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