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球死亡10万+!美国病例超50万!世卫连发预警,张文宏、马云担心的事即将发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始兴新闻 / 正文

情缘公社.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全球死亡10万+!美国病例超50万!世卫连发预警,张文宏、马云担心的事即将发生?

转载 2020/04/11 11:13: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13712 阅读 0 评论 3263 点赞

导读:世卫组织非洲应急项目主管米歇尔·亚奥9日表示,过去四天非洲感染新冠病毒人数翻倍。此前,马云曾警告:“世界无法承受非洲发生COVID-19大流行之后的后果。现在好像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森林中,这片森林正在遭受着大火。”


来   源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CGTN、参考消息网、公开信息


据人民日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0日13时30分(北京时间11日1时30分),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0万例,达到100376例。





美国成全球首个单日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过2000的国家



据海外网,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一天内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的国家,在过去24小时内,美国死亡病例达2108人。截至美东时间10日21时25分,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为18637人,累计确诊500399人。而昨天的同一时间,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还在46万例左右。这意味着美国一天之内的新增病例接近4万例。其中仅纽约州就增加了一万例。


在当天举行的白宫记者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疫情在美国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大大低于此前模型预测的10万人。


美国疫情“新热点”地区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几个地区正在成为疫情“新热点”地区。


免疫学专家博克斯说,按照目前数据显示,首都华盛顿地区、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地区、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地区确诊病例均呈上升趋势,但这些“新热点”地区的病毒感染率远低于纽约州、新泽西州。


为应对疫情和支持经济运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日宣布,将提供总额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帮助美国家庭、各类企业、州和地方政府。


同日,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张自己戴着口罩的照片,呼吁民众认真对待疾控中心发布的指导原则。而她的丈夫、总统特朗普曾表示,自己没有戴口罩的计划, “(戴口罩)只是一个建议,我只是自己不想戴。”





世卫组织有两个不好的预判



新冠肺炎病亡率估计比流感高10倍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疫情通报会上说,自该组织两个月前启动第一个新冠肺炎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已使多国卫生系统不堪重负,扰乱了全球经济。



谭德塞指出,新冠肺炎病亡率估计比流感高10倍。虽然大家已经目睹了新冠病毒对发达国家造成的危害,但它在更贫穷和更脆弱的国家可能造成的破坏仍未完全显现。“我们承诺尽我们所能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非洲数国或很快迎来疫情高峰


世卫组织非洲应急项目主管米歇尔·亚奥9日说,过去四天非洲感染新冠病毒人数翻倍。如果这一趋势延续,根据世界其他地区情况,一些非洲国家“或很快面临巨大(疫情)高峰”,时间可能在今后数周。


世卫组织非洲地区区域主管玛奇迪索·丽贝卡·穆蒂说,非洲急需将病毒检测扩大至各国首都以外地区。同时,重症病人治疗设备在非洲严重短缺。


43个非洲国家报告的数据显示,重症监护室共有不到5000张病床,平均每百万人仅5张,而欧洲为每百万人4000张。41个非洲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合计仅有不到2000台呼吸机。


世卫组织还说,如果在重症监护病床和医用、民用个人防护设备上加大投入,非洲国家战疫形势依然有利。


目前非洲确诊病例数仅占全球一小部分。非洲疾控中心8日数据显示,非洲累计确诊病例10789例,死亡536例,治愈1122例。


马云:世界无法承受非洲疫情大流行的后果


近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赠的部分医疗物资运抵非洲。3月16日,马云宣布,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向非洲54个国家每个国家捐赠10万个口罩、1000件防护服和1000个防护面罩,为每个非洲国家捐赠2万个检测试剂盒,并与非洲各国医疗机构合作,提供新冠病毒临床治疗网上培训资料。


云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世界无法承受非洲发生COVID-19大流行之后的后果。现在好像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森林中,这片森林正在遭受着大火。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我们如果隔岸观火、恐慌、无视或不采取行动将是不负责任的。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图/图虫





张文宏:欧美发达国家之外的地区面临较大风险



中国国际电视台官方微博@CGTN,4月9日凌晨消息,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张文宏教授提出:武汉也许会成为中国最安全的城市,城中的许多人可能已经具有免疫力。不过他强调,这还只是一个推断,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4月7日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起召开“大流行形势下的疫情防控与医药创新”网络视频会。


会上,关于国内当前防疫局势,张文宏表示,目前国内新增病例主要是境外输入型,因此可以判定国内防疫工作重点已经开始转化,从第一阶段着力控制武汉疫情,转向主要控制国外输入性疫情。全球疫情的演变,成为后期我国防疫局面的重要变量。


张文宏判断,目前中国的输入性疫情还没有到达峰值。今年暑假时增速可能会到达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但是随着国际疫情的此起彼伏,今年10月份以后、冬季来临时,我国境外输入是否会进一步增多仍很难以预见。


张文宏表示,按照目前的趋势,在今年内控制疫情较困难,疫情可能将持续到明年,甚至持续两年。后续疫情到底走势如何,仍需拭目以待。国内要为输入性疫情做好持续准备,保持预警。


张文宏表示,目前欧美是全球疫情的主战场,卢森堡和冰岛等国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成为感染率最高的欧洲国家。所谓感染率,就是国家的病例数除以总人口数的比例。卢森堡的这一比例达到了近每百万人确诊5000,冰岛超过了4000。这说明欧洲疫情现在此起彼伏,整体情况不太乐观。


从全球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之外的地区面临较大风险。非洲一些国家已出现了疫情暴发。一些东欧国家目前的诊断工作并不到位,随着治疗病人的增多,出现了医疗资源的挤兑。印度已经出现指数级的上升,可能成为下一个全球防疫难点。印度防疫措施准备不充足,一旦武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在印度重演,将会为当地防疫带来很大挑战。


张文宏:疫情在印度和非洲开始大流行的话


张文宏认为,未来在世界上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不充足的地方,疫情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灾难。疫情再次证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全球不能同步把疫情控制好,仅仅中国、欧洲或美国把国内疫情控制住,事实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全球携手,一起将疫情控制住。





全球疫情走向如何?钟南山:取决于两方面



4月10日下午,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邀请钟南山院士与韩国防疫专家李钟求在央视新闻直播间视频在线交流。



视频连线当中,钟南山表示,全球疫情走向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疾病本身的规律。现在这个疾病的基因突变已经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所以它传播的力度比较大,而且比起流感它有高达20倍以上的死亡率,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值得重视。走势就是它的变异规律、发展规律。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到了夏天会降低一些,这是疾病本身的规律。


另外更重要的是两个干预,一个是疾病的干预,它跟流感不一样,流感的病死率一般来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欧洲一些国家达到了10%,病死率比较高,就应该考虑迅速发展疫苗。疫苗是人为的、能够接种免疫的办法,“群体免疫”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太大。目前地球上的态势取决于欧洲和美洲政府部门的态度。经过一些教训以后,欧洲比较重视的一个核心就是距离,不管是封城、居家或是保持距离,这都是很重要的减少互相感染的措施。


现在美国以每天2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我们都很担心。地球上的200多个国家,缺哪一个都不行。任何一个国家大暴发,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宁,也不可能控制。所以需要政府共同行动。目前关键的问题还是遏制与减少感染。经过大暴发的打击以后,大家共同努力,更好的讲究卫生,平时工作更加注意距离,以及大家更好的研究疫苗,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控制新冠病毒。





英国首相府:鲍里斯病情改善,已可短时间行走



全球疫情也有一则好消息。据央视新闻,唐宁街10号(即首相府)当地时间10日下午消息,作为康复治疗内容的一部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已经能够在休息间隙短时间行走。在病房鲍里斯·约翰逊向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医务工作者的杰出工作诚挚致谢,并表示他的心和所有其他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们在一起。


图 / 新华社





这家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连续三天向中国道歉



英国《自然》杂志道歉了!


据人民日报,作为一本世界顶级学术刊物,此前,该杂志曾将新冠病毒直接与武汉、中国相关联。


在最新的社论中,《自然》杂志表示,“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


连续三天致歉:“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英国《自然》杂志的道歉首先于4月7日,以英文社评的方式发布在官方网站上。


4月8日,同样的内容发布于《自然》杂志海外社交账号上。


4月9日,《自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又发布了中文翻译版本。


人民日报截取《自然》杂志网站截图


人民日报截取《自然》杂志推特截图


人民日报截取《自然》杂志微信公众号截图


连续三天,国内外三次发声,这一世界著名科学期刊以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这篇题为《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的社论开宗明义地指出,世界卫生组织2月将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时,曾委婉地提醒在新闻报道中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杂志”。


“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文内这样写道。


道歉后,社论不忘科普,世卫组织早在2015年就发布指引,要求停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恶劣影响,比如对所涉区域或当地民众的恐惧或愤怒之情。


亮明态度后,这篇道歉社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引申出“种族主义攻击”、“一损俱损”两个子话题,描绘了新冠病毒污名化给特定群体和世界带来的严重影响。


更好的总结也许是《自然》杂志在其海外账号上提炼的那句话:病毒不会歧视——我们所有人都有风险。


“污蔑和指责别人是赶不走病毒的”


事实上,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反对污名化、反对歧视的声音日益增多。


美国反诽谤联盟、美国全国亚裔美国人委员会以及其他258个团体此前致信众议院两党领袖,敦促国会采取切实措施,以遏制种族主义、仇外情绪和错误信息。


美国华盛顿州卫生部门专门设计“减少污名化”专题链接,强调关于疫情的错误信息会造成恐惧和敌意。


而反对污名化成为趋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正在看到:污名化带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中国。在新冠病毒威胁下,每个人都可能身处于危险中。而在饱含偏见、歧视、种族主义的“思想病毒”的威胁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在4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政客又一次利用疫情抹黑中国,发言人赵立坚也驳斥称,对中国污名化的行径不得人心。


赵立坚指出,任何国家都应该始终把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并为本国人民提供足够和有效的保障。“污蔑和指责别人是赶不走病毒的。”他说。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已有0人点赞

广告位招租8.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