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最美小城】---始兴各地名趣闻(四)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始兴新闻 / 正文

情缘公社.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最美小城】---始兴各地名趣闻(四)

转载 张海明2020/12/24 10:30:3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 23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请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我们

马市镇

马市:清朝崇德时期(16361644),富户赖日造在此经商,设有店铺、客栈、烟行,并出资建造呈古戏台,逐成马子坳圩。

 

王岸

清代后期(约1850),黄、谭等姓从南雄五沟坑等地迁入定居,后李、邱、卢、赖等姓相继迁入。因村建于王帝赐名的“九龙桥”头岸上,故名“王岸”。

大村

约在1760年,赖姓从大坑迁此居住。因村建在一座形似俯卧的狗的山窝间,称狗窝,后人口增加,有感此名不雅,更名“大村”。

牛牯岭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张姓从陆源张屋分居迁此置居,因村建在“牛形”山的山坡下平地上,故名“牛牯岭”。

牛杆坪

1830年,谢姓从堂阁长坑迁入此地,村建在似“牛形”的平地间,初称牛观(看)坪,“观”与“杆”谐音,后称“牛杆坪”。

九狮石

约在1850年期间,林姓从顿岗斗塘迁此居住,因村建在形似狮子头九只小山峰的背后,故名“九狮石”。

瑶头

1850年,吴姓从老虎板迁入居住。在兴建村庄时,请外地烧砖瓦师傅烧制优质的青砖白瓦,而村舍建在窑旁,取名“窑头”,“窑”与“瑶”谐音,后为“瑶头”。

木坪水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张姓从黄田张屋排迁此居住。因村建在四周是松树林内的一块坪地上,坪地间有眼泉水,取名“木坪水”。

涝洲水

1700年,李姓从山口南蛇坑迁此置居,随后卢姓于1730年期间从顿岗丰田迁入此地置居,元末明初有个姓罗的州官到此为民治水修筑河道时,身故于此,后又洪水成灾,农田受浸,为纪念罗州官,而取名“涝洲水”。

丰山

约在1800年期间,卢姓从顿岗丰田迁入此地居住,因村建在小山丘下的平地上,而山上树木茂盛,山下良田丰收,取名“丰山”。

大龙窝

明末清初期间(16161644),卢姓从顿岗贤丰迁此居住,因村四周地貌似条大龙,龙头于河岸,龙尾在山上,取名“大龙窝”。

谭爷地

明成化年间(14651487),沈姓从老屋家分居迁此建村,因明代尚书谭大初墓地在此,故称“谭爷地”。

安水

元朝初期(1300),邓姓从澄江迁入,明成化年间(14651487)卢姓,从福建迁此,清朝期间(16461700),郭姓从江西迁入此地居住。邓姓村建在四面环山的罗桥竹坑里,为防盗,村中建有一座都安城,故名“都安水”,后简称“安水”。

花门楼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卢姓从福建上杭瓦子街迁此居住。因村前有座金水桥,村内街巷及各家门前均种上各式鲜花,厅房壁上刻花画草,故称“花门楼”。

管湖

清乾隆元年(1736),傅姓从县城迁此置居。因地形四面环山,中央一片小盆地,在盆地中段有口形似管状的天然水湖,取名“管湖”。

蛇骨寨

明天顺年间(14571464),余姓从顿岗迁此置居。因地形貌似一条青龙在窝里,取名为“青龙寨”,后人把龙说成蛇,遂成“蛇骨寨”。

塘利坑

南宋时期(11271279),邓姓率先从澄江迁入此地居住,随后卢、刘、麦相继迁入。因见其他四周山岭和坑沟糖梨树绿郁葱葱,取名为“糖梨坑”,后糖梨树被砍光,成为一片红土岭,改名“塘利坑”。

大安坪

明末清初年间(16161636),赖姓斯仁谋生至此,见此地开阔平坦有山有水,是建村之佳地。赖便从高水黄塘下关厅迁此立居,取名为“新屋家”。日后赖斯仁生男育女,生活安居乐业,便更名为“大安坪”。

观音

明万历年间(15731620),沈姓从柴塘鸡爪岭沈屋老大厅迁此置居。因村民建村时在村前一坵田上挖出一个观音菩萨的石像而得名。

青锋门楼

明万历年间(15731620),李姓从清化迁入此地。传说,李姓在建祖堂大厅安放大门时,在晴朗的天空中,突然天气转阴,微风吹拂,取名“轻风门楼”。后觉“青锋”较雅,遂成今名。

鸡脚岭

明朝年间(13681644),邹姓从江西省吉安、龙溪迁此居住,随后沈、李、陈、赖等也相继迁入此地。因村后山丘形似鸡爪状,表土为黄色粘土,有大小不等的河卵石,如鸡爪之皮骨,故名“鸡脚岭”。

窑岭上

清乾隆年间(1736),王姓从福建瓦子街迁此居住,后罗、张二姓相继迁入。传说,此山丘原是林木茂盛,杂树丛生,地下藏有黄金窑,深夜常闪烁着窑火之光,取名“窑岭”。

石子岭

元朝期间(12061368),刘姓从顿岗总村迁入此地。见此有一矮岭形似石狮,便在矮岭腰部建村,取名“石狮”,因“石狮”与“石子”近音,而遂成今名。

落阳

清初时期(1636),张姓从陆源张屋迁此居住,因自然环境优美,生活称心如意,取名“东园”。后因“乐园”与“落阳”谐音,遂成今名。

下俄井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彭姓从曲江古坑迁此定居,初名和景村。清末,村民见此地似鹅形,更名鹅颈。(1950)成立联俄农会后,改名俄井,后因全村为彭姓居住,亦称彭屋。后来,彭姓部分村民搬迁上段建村,取名上俄井,而原“俄井”改称“下俄井”。

沈所镇

沈所:明洪武年间(13681402),为郡治屯所,后因人口增加和集中,屯所虽废,却自然形成圩场,故名“沈所”。


日田

洪武末年(约1398),邓氏兄弟分居,从新屋家村迁入,随后,余姓从围溪迁入,因村座落在“天马山”头部,与“象山”相望,邓氏喜欢象棋,故以“马走日,象走田”,故名“日田”。

杨柳水

乾隆年间(17361795),凌姓从城郊狮群村迁此定居,因村旁有几棵大杨柳树,树头下有个泉眼,水清甜,村民围绕泉眼筑井,人们以此泉为杨柳树所赐,便称之为“杨柳水”。

狐狸坑

此处在末开发之前,狐狸经常闯入邻近村庄偷鸡,故称“狐狸坑”。在明朝嘉靖末期(1552),付、李两姓在此居住,改称“付李坑”,付李两姓移居易地。刘姓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从狮群迁入此地,邓姓从沙田村迁来。又因“付李”与“狐狸”谐音,所以远处的人仍称之“狐狸坑”。

铜锣岭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李姓第七代孙“耀明”从石下村迁此定居。传说村对面狐狸坑的仙狸吃掉了隔壁的鸡窦窝村。为避仙狐加害,村以“铜锣”为名,又因村舍建在山岭上,故名“铜锣岭”。

丰积

明洪武年间(13681398),陆姓分别从佛山、清远两地迁入。因村前有一座山,顶峰似一只凤凰站立着,村舍建在此山“凹”字形山窝里,故名“凤居”。因“凤居”与“粪箕”谐音,人们习惯叫“粪箕窝”。又因“粪箕”不雅,便以丰足之意改名“丰积”。

白墓前

明嘉庆年间(15221566),李姓从太平镇沙水圹水村迁居石下村,又于明万历年间(1620),李姓第七代孙“贵生”,见村西0.5公里处有一排“白姓”坟墓,是块风水宝地,便在此择地建房。后自成村落,故名“白墓前”。

严加湾

明朝年间(13681644),严姓在此居住,严家女儿嫁给李姓后,李姓从李屋坝迁居于此,严姓迁走,现只有李姓。因原为严姓居住,称严家湾,现仍沿用原名。

明天请继续关注

(城南镇、罗坝镇)

已有0人点赞

广告位招租8.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